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刘佩智谈食品安全

 时间:2015-03-17 16:17:00  来源:中国医药报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中国医药报3月10日报道,3月6日,在全国政协农业界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佩智提出,对食用农产品强化源头把关,把保障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刘佩智委员认为,种植养殖过程中,超量、超范围、违反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怎么才能把好源头关?刘佩智委员提出三点建议:完善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出台全国统一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快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刘佩智委员介绍了具体思路:要根据监管工作实际制修订一批亟须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明确配套的检测方法。探索建立全国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制度,制定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依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销售企业等,逐步将全部产销食用农产品纳入产地准出管理范围,通过产地准出倒逼企业和农户规范种植养殖,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支持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对保障食品安全很关键。”刘佩智委员认为,“国家应加大投入,扶持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农场、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管控化肥、农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助推整个产业升级。” 

  刘佩智委员还建议,应统筹编制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十三五”规划,并列入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统筹规划农业、卫生计生、工信、科技、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目标和任务。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