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1400多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已退出临储库存
图片来自昵图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有一些委托收储企业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对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10月28日发出《有关媒体报道“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的情况通报》予以回应,公告证实,湖南和湖北各有一家委托收储企业将合计1400多吨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公告称,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涉及临储菜籽油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处罚。
此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8月和10月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
报道称,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据报道,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
被媒体曝光后,中储粮成立三个调查小组,经数月调查,终公告承认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公告称,此次检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3个方面问题,涉及企业16家。其中,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油菜籽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2家,湖北一家企业掺入994吨进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业掺入483吨,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
公告称,目前这两家企业涉及临储油菜籽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公告并未公布两家违规企业的名单。
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
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粮油行业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因为转基因成分主要体现在蛋白质里,如果残留比较少,或者是精炼之后,很难辨别是否为转基因原料。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转基因油料主要是指菜油和大豆油,其中大豆油占比更高。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介绍,大豆油80%左右都为转基因产品,菜油因为国内西南等地生产较多,国产非转基因菜油大概可以占到6成左右。
王庆荣表示,作为市场销售的成品油,的确已经很难检测是否为转基因原料,企业按照转基因管理办法标识要自律,同时公司也会邀请第三方在毛油阶段进行检验。“大企业不会冒险乱标,不确定是否部分地方企业以此谋求利益。”
接受采访的企业均认为食用油是否为转基因原料在营养和安全上并没有和非转基因产品有区别。主要原因就在于转基因成分存在于蛋白质,食用油则取的是脂肪成分。
来源:南方周末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