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中国食品安全进步看得见

 时间:2015-05-10 23:37:35  来源:搜狐财经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最近,洋乳粉恒天然的肉毒杆菌风波引起了很多人的震惊:如果连洋乳粉都不可靠了,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人们的神经容易被食品安全问题牵动。在很多人看来,由于政府监管的失职,中国简直成了世界上食品最不安全的国家。但今年7月,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在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排名方面,中国排名43位,属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许多网友并不认可这个评估。他们的反应永远是:监管部门干什么去了?政府怎么还不加强食品监管?!
  
  
监管部门也很委屈: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据报道,2009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进入修订程序。当然,公务员的“努力”和我们老百姓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的,但的确,他们为很多食品制定过质量标准。比如,他们就曾经试图为馒头的色泽、大小、形状制定标准。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食品安全问题,恰恰是这些标准引起的。

  
食品质量的诸多监管部门也是一个个利益部门。它们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一般倾向于把标准定得很高,这是有利益原因的。第一,如果标准不高,当出现食品问题时,人们会怪罪制定标准的部门把标准定得太低,影响官位;第二,标准高,企业难以达到,监管部门就可以借机向企业索要好处。

  
有很多食品,虽然没达到变态的高标准,但其实对人并没有危害,而媒体却可以借机炒作,引起人们的恐慌。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没达到国家标准就是不安全的,他们却没想过标准本身就定得太高。媒体炒作也是为了逼迫企业多投广告。还有很多食品问题是标准逼出来的。比如,为了达到过高的蛋白质含量标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假如有超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且有近似于圣人般负责任的食品监管部门,是不是中国人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了呢?仍然不会!第一,为了让食品监管部门近似于圣人,人们要建立更加庞大的监管食品监管部门的部门,付出的成本不可想象。第二,超高的标准,将大幅抬高食品价格。也许,你会说,馒头涨价就涨价,为了安全多付点钱无所谓。但是,如果所有食品价格全都涨价呢?作为白领的你也许就感到压力了,而社会更底层的人则更加承受不起。

  
食品安全的希望不能寄托于政府,而应寄托于市场。首先,有恒产者有恒心,更好的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励食品企业做百年老店,让它们自身就注重食品安全;其次,开放的市场食品检测机构可以用更低的信息成本来提供更多样化的食品标准;第三,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总之,标准和检测交给市场,只要法院管诉讼。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谁都无法彻底解决食品问题,但市场可以大大减少逼良为娼和食品监管腐败,大幅度改善食品质量。

  
在四川保路运动中,保路运动领袖之一的张澜针对清政府把川汉铁路收归国有,说了一个有名的比喻:我们不能为了担心老鼠偷吃了肉,就把这块肉交给老虎来看管。同样,那些制造食品问题的企业是老鼠,但利益部门却是老虎,人们明知道它们是老虎,为什么还要把如此重要的食品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呢?

  
人们的神经为什么容易被食品安全牵动?那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温饱的中国梦已经解决,人们已经有了食品安全的中国梦。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关心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种奢侈。对大多数苦难的中国人来说,不立马吃死人就够了。实际上,过去的中国,食品质量远劣于今天。比如变质的猪肉,很多人就不舍得丢掉。不像今天,只要猪肉鲜味略减,就会被很多人丢掉。

  
中国的食品质量随着市场的发展已经进步很大,这些进步当然不是监管部门管出来的,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只要中国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梦就会越来越接近实现。
 

(记者:凌书岩)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