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科信动态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首届“食品安全新闻媒体报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2015-05-15 16:40:07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2014年4月11日,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举办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和宣传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监督三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领导、专家以及20多家媒体和相关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我国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工作。
 
出席会议的领导与专家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张志强副司长和田建新处长、国家食药总局食品监督三司王三虎副巡视员和刘松涛处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郭丽霞主任和钟凯副主任等。
 
陈君石院士以《哪些食品安全问题事关民生?》为主题,从食品安全舆情变化趋势、食源性疾病、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的舆情变化趋势,认为媒体报道对食品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和消费者等多方参与。
 
国家卫生计生委张志强副司长介绍了风险交流的定义、风险交流的目的,通过比较欧洲和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张志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该从法律法规、传播手段、风险交流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推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督三司监督二处刘松涛处长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内涵、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现状和食药总局相关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顾问成员李小芳以《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与分析》为题,结合近几年的热点食品安全新闻报道案例,指出大众媒体在报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及进行了分析。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既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又应具有科学性和人文关怀。
与会者共同对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达成以下基本共识:
 
1.      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不应该盲目跟风发声,应该以科学解读为基础,再进行科学、客观的报道。
2.      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政府应该及时跟进,并实时公布处理进展,而不应该等到所有结果都处理好之后再发声。因为在这段空白期内,谣言就可能占据舆论,失去最好的风险交流时机。
3.      食品安全新闻报道时,媒体记者在寻找专家时需要注意:
1)       专业背景比头衔更重要。食品安全报道对于受采访专家的专业背景非常重要,不能找医学或者其他专业背景的专家来说食品安全的事情,即使他的头衔很高。
2)       数据解读比数据更重要。近几年,媒体进行调查抽检的新闻越来越多,如马桶水菌落总数超标、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鸭血中检出猪血成分……等等。但是,食品检测是一件科学的事情,只看检测结果,却没有科学的解读,很容易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错误和歪曲的认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加大。
4.      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媒体应该更多的担当一种舆论监督作用,而不应该是过度炒作。以金箔入酒事件为例,金箔能不能入酒,应该是一个科学问题,媒体报道可以监督金箔入酒的审批程序是否合规,而不应该抱着炒作的心态,要站在科学、中立立场。
 
会议资料:
陈君石-哪些食品安全问题事关民生-2015.4.11.pdf
张志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实践.pdf
李小芳-食品安全报道问题分析20150411.pdf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