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盘点有关农药残留的认识误区

作者:阮光锋
 时间:2015-11-20 10:23:00    
 
都说吃水果蔬菜有益健康。但是很多人总是担心果蔬中有农药残留,为了能放心吃蔬果,很多人还希望,如果所有的水果和蔬菜在上市前,都可以检测一下,看看究竟是否农残超标该多好。
 
不过,关于农药残留,你是否也有一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检出农残就一定有害健康。
 
经常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称某某食品检出农药残留,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就会很揪心:还能安心吃水果吗?
 
其实,“检出农药残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吃的食物就会“危害健康”。农药残留是否会影响你的健康,关键还得看有多少。任何农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个量应该由风险评估来制定,并有相关标准来进行规范的。而且,在制定这个安全量的过程中,评估农药的毒性一般在动物身上进行,考虑到人和动物的差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常还要除以一个100倍的系数来作为人的“安全剂量”,再根据人们每天可以吃到食物的最大量,来制定“安全上限”。所以,食物中检出了农残不一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产生影响,关键还得看究竟有多少农药残留,只要不超过它的“安全线”,可以认为没有健康风险。
 
误区二:检出农残种类越多,危害越大。
 
我们也会看到新闻报道曝光某食品中检测出了十几种农药残留,很多人就以为,食品中农残的种类越多,危害就越大。
 
其实,“有多少种农药”跟“有害剂量”是两回事。食物中农药残留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在食物种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虫害或者病害,人们会使用不同的农药,不同的农药,它们的作用机理一般也不同。但是,评估每一种农药的安全性,归根接地还是看它的残留量有多少。即使有同类的农药作用会累加,也还是根据其“残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据“有多少种”来判断是否有害。只要每种的残留量都低于国家标准,那么,这些农药残留的危害可以忽略;但是,如果农药残留量超标,即使只有一种,这种食品依然是不合格产品。
 
误区三:农残检测抑制率越高,不合格率越高,毒性越强。
 
媒体报道称“农残抑制率高达99%”,“抑制率越高,不合格率越高,毒性越强”。
 
其实,抑制率跟农药残留的毒性和产品的不合格率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每种农药残留对应的检测方法、允许使用的标准都可能不一样。农残抑制率法其实是一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检测某几种农药的存在,不过,它并不能检测所有农药残留。
 
而且,采用抑制法检测出来的结果只是一个初步结果,它通常用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对样品中的农残进行仪器分析。抑制率和农药残留的毒性高低根本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人们在日常检测就发现,一份抑制率90%的蔬菜中农残含量就可能比抑制率70%的生菜农残含量低。同样,抑制率也不等于不合格率,抑制率只是一个初步结果,不是判断是否合格的依据,产品是否合格还是需要详细的仪器分析数据进行确认。
 
误区四:一种食物的农残超标,所有食物的农残都超标。
 
最近几年,媒体送检食物的报道越来越多,经常看到某报道称送检几个样品发现有某种农药残留超标。很多人看到后就非常担忧,就会以为我们的食物中农药残留都超标了。
 
其实,这完全是以偏概全。食物抽检是一件科学的事儿,仅凭一种或者几种食物的抽检结果并不能反映所有食物的农药残留水平。某些媒体或者单位花了几万块钱,测了几个或几十个样品,就得出市场上所有食物都有农药残留超标的结论,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消费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就好比你喜欢数学,你就不能以为所有的同学都喜欢数学吧?比如,之前某媒体对北京草莓送检发现样品中的农药乙草胺超标,可是它测了就只有8种样品,做过样品分析的都知道,这样的结果并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即使不考虑抽检过程、检测方法是否合理,这8个样品其实也不能反应全北京或全国草莓的农药残留状况,消费者也不要以为自己吃的草莓肯定也农药残留超标了。实际上,后来北京市食安委在北京市开展的全范围抽检中发现,送检的样品均未检出乙草胺。
 
误区五:快速检测有农残,就一定有害。
 
最近几年 ,各种各样的农药快速农残检测方法也开始流行,很多人用一个小试纸,简单一测就能看出是否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否多。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检测,只要试纸变色了,就认为有农残,很担心有害健康。很多媒体报道中也大量使用快速检测的结果,来暗示农药超标情况严重,这也是很不科学的。
 
其实,快检结果只是一种参考,不等于“一定有农药”。快速检测作为筛查方法是非常粗线条的,必须用仪器方法作为依据。即使快检结果呈阳性,也不能作为评判不合格的依据。快检通常只作为一种日常的管理手段,因目前检测水平有限、蔬果所属环境等影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较高。在国家相关标准中,快检也没有被认定为执法依据或者权威数据使用。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应该用仪器再做定量检测,看是否为农药残留、是什么农药、量多大、是否超标。这就好比在家用早孕试纸测出来怀孕,还需要到医院做正规检测才知道到底有没有怀孕。
 
误区六:安全的食品是检测出来的。
 
很多人担心食物中有农药残留,以为农药残留检测很简单,政府应该对企业、农场等地的所有食品都进行逐一检测,认为只有只有检测后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安全的食品应该是检测出来的。
 
其实,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实际上,农药的种类非常多,有上千种,而且,每种农药的检测方法都会有差异,而且,检测方法一般都不会很简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检测。如果真的对你吃的每个食品都检测一遍后再卖给你,它的价钱你也不愿意掏钱。目前,我国一年从中央到地方的抽样检测费用大概是在五六十个亿,但产出很少,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因此,这种模式实在是不可行啊。正如此,科学家认为,抽样检测为主的监管模式,既达不到目的,花费又高,我们应该建立以过程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管和约束,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需要担心饮食中的农药残留吗?
 
细数了这么多对农药残留的误区。很多人可能还是不放心。其实,我国研究曾对中国居民膳食农药残留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我国绝大部分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均未超标,而且,调查还发现,我国部分农药的滥用现象就得到了明显改善,比如有机磷农药。总的来看,我们国家的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并不高。
 
水果蔬菜大多美味,而且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健康,大家不必因为一点农药残留的风险而完全拒绝水果蔬菜。平时吃果蔬时用清水冲洗、削皮等简单处理也可以帮助去除一部分农药残留。另外,农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新的食品安全法中也明确对高毒农药加强管理,逐步不再使用,相信农药残留的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