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中国人吃糖太多,“糖致百病“——这是真的吗?

 时间:2022-05-16 19:11:20    
查证者钟凯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查证要点:
 
  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 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国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2. 糖属于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糖与健康的关系关键在于量,过量摄入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近年来,糖与健康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公众号和朋友圈里时常有文章盘点糖的各种危害,说中国人摄入糖太多,导致肥胖、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需要“戒糖”来改善健康状况。中国人究竟吃了多少糖?“糖致百病“是真的吗?
 
中国人整体摄入糖并不多,但仍需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与此一致,同时倡导大众以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
 
  那么,中国人到底吃进去了多少糖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 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远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糖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不是健康的敌人
 
  糖属于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糖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物质,还参与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等。此外,糖还是重要调味料和多种加工食品的主要配料,对于满足舌尖上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糖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
 
  吃糖会导致糖尿病是一个常见误区,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来源于父母双方,以及气候、病毒感染、婴儿期喂养方式这三种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年龄增长、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遵医嘱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没有证据表明糖致癌
 
  不少文章提到:糖会导致食道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癌症。实际上,癌症是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疾病,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估糖摄入与健康的关系后认为,过量摄入添加糖与癌症没有直接关系。 但包括摄入过多糖在内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肥胖,肥胖本身可以增加数十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任何形式的能量过量摄入均会导致肥胖
 
  影响肥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身体活动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 。饮食是其中一个因素,过量摄入任何形式的能量均会导致肥胖。单纯把肥胖成因归结到“糖”是不准确的。  预防肥胖的关键是保持能量平衡,通过身体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从而降低肥胖风险。
 
两类人群应注意减糖,减糖首先要注意厨房用糖
 
  控糖≠恐糖,盲目戒糖没必要,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减糖。通常来说,以下两类人群应注意减少糖的摄入,第一类是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虽然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血糖, 应控制糖摄入量;第二类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过多摄入糖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糖的摄入。
 
  人们提到“减糖“,通常将目光聚焦在预包装食品和饮料上,而烹制一日三餐的厨房则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糖的首要来源是烹调用的食糖(28.2%),第二位是含糖乳制品(24.2%),第三位是焙烤食品(19.9%),第四位是饮料(17.7%)。 加之居民在外就餐和外卖频次不断上升,控制家庭、食堂、餐厅厨房中糖的使用量至关重要。建议平时在烹饪过程中逐渐减少食糖用量,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从而减少糖的摄入。 
 
 
参考文献:
 
   《WHO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2015)》,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咨询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Diabetologi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2020年4月
   《Common Cancer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中国营养学会
   《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咨询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摘要)》,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科学三减,重在厨房”联合提示》,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