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3·15 晚会让槽头肉刷了屏,但大多数媒体只是在跑偏的路上狂奔

 时间:2024-03-16 16:21:00    
原创 :云无心
 
  今年的 3·15 晚会,食品领域的案例是安徽某地几家“梅菜扣肉预制菜原料竟是劣质槽头肉”。预制菜本来就已经是“流量密码”,再加上“槽头肉”,节目还没有完,槽头肉已经刷了屏。
 
  晚会之后,大多数人不会在意曝光的真正问题是啥,就记住“预制菜”“槽头肉”和“梅菜扣肉”都不能吃了吧?
 
  到今天,各路自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纷纷“科普”槽头肉。比如,下面这段话,几乎就是这些“科普”的标准说法 : 

 
  全网对“槽头肉”众口一辞地喊打喊杀,公众愤怒的情绪可理解,通过不吃来“自我保护”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事实。
 
  实际上,3·15 晚会上一直说的是“劣质槽头肉”,而不是“槽头肉”。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就像“镉超标大米”和“大米”不是一回事、“农残超标的蔬菜”和“蔬菜”不是一回事,完全一样。
 
  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有的地方叫“刀口肉”或“血脖肉”。一头商品猪,槽头肉差不多有十几斤,占到猪肉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了。
 
  所谓“槽头肉日常生活中被称为淋巴肉”,不清楚这个说法是否普遍,但是“槽头肉”并不等于“淋巴结”。猪的身上有几百个淋巴结,遍布全身,槽头这个部位只是相对比较集中而已。
 
  淋巴结在动物身体当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它可以截留病原微生物,阻止它们进入血液循环。即便是其中有一些病原体,也跟正常食物中的病菌一样,烹饪之后就没有什么危害了。只有发生病变的淋巴结,才可能存在一些毒素而危害健康。所以,国家标准中要求的,也只是“整修”去掉“可视病变淋巴结”、肾上腺和残留的甲状腺(通常说的“摘三腺”),而不是说“去掉所有淋巴结”更不是说“有淋巴结的肉就不能食用”。只要规范操作,去掉这些“有害部位”,槽头肉就跟其他部位的肉一样,可以正常地销售和食用。如果“有淋巴结就不能食用”的话,那么其他部位的肉也可能有淋巴结(仅仅只是不像槽头肉那么多而已),还吃不吃呢?
 
  当然,槽头肉的形态和口感都不如其他部位的肉,面向零售消费者接受度比较低,所以规模屠宰的槽头肉一般是流向肉制品工厂做原料了,所以大家在超市里可能难以看到。其实在农村“自己杀猪”,以及小规模屠宰卖肉的地方,槽头肉也都是正常吃掉的。
 
  因为 3·15 曝光是几家做“梅菜扣肉预制菜”的厂家,于是“预制菜”这个流量密码又多了一个“黑点”。其实,做梅菜扣肉这样“还能看到肉的原始形态”的菜肴,并不是槽头肉最好的用途。就像暗访视频中提到的,他们也有“修整工序”,只是没有认真规范修整。因为规范修整后,肉的形态就不好了。实际上,它们更合适的用途,是做肉丸子、饺子馅、包子馅、火腿肠、午餐肉……都比做梅菜扣肉还要更方便,只是调查记者没有去找一家做这些的企业来曝光而已。
 
  按照行业规范,槽头肉的整修应该是在屠宰场,检疫合格才能够出厂。3·15 曝光的工厂,或许是跟屠宰场达成了“灰色合作”,或许是从“非法屠宰”来源收购的肉,所以这些槽头肉没有经过规范修整,成为了“劣质槽头肉”。
 
  对于槽头肉的问题,媒体与监管部门更应该关心的是 :那些屠宰场以及集中屠宰点,是否规范进行了“摘三腺”的操作——如果做了,那么出厂销售的槽头肉就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那么屠宰场应该被查处,而这些槽头肉的主要流向——肉制品加工厂、食堂、餐厅的肉馅、肉丸、火腿肠、午餐肉等等,就将是重灾区。
 
  按照每年 5500 万吨的猪肉总量,槽头肉的量有几百万吨。这些槽头肉,如果按照媒体们“乱科普”的说法都不能吃了,造成的浪费有多大?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