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论坛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人工甜味剂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时间:2015-02-09 01:22:00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日前,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人工甜味剂可能会促发糖尿病”。引述的研究结论是由以色列Weizmann科学院等机构作出的。该研究是通过大鼠摄入人工甜味剂对肠道细菌以及葡萄糖代谢影响的横断面(现况)分析以及少数人体短期试验进行的,研究发现不同体重的大鼠在摄入人工甜味剂(糖精、七氯蔗糖以及阿斯巴甜)后11周出现肠道细菌变化继而引发葡萄糖不耐受的情况,而葡萄糖不耐受正是II型糖尿病的早期征兆,这其中,糖精的影响最大,而对照组没有此改变。为期一周的健康志愿者人体试验,每日糖精摄入量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最大允许量5mg/kg.bw,7人中的4人出现肠道细菌改变和糖不耐受的情况。这一动物和人体试验的发现似乎都支持这样的结论:人工甜味剂(特别是糖精)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变化并导致糖不耐受。
 
  然而,最早的报告发表在供同行评议的医学杂志《自然》上,随即引发很多争论:首先是动物试验采用的是横断面(现况)分析,这个方法不能确定是否甜味剂导致了我们看到的结果;另一方面人体试验缺乏对照组,并且试验人数太少,因此结论下得有些早。在此情况下,《卫报》以及《每日邮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并没有耸人听闻,而是全面引述了不同专家对研究局限性的质疑。《卫报》指出人体试验中出现剂量反应的每日摄入量相当于每日饮用40听健怡可乐,考虑到糖精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无糖饮料更多使用的是阿斯巴甜,该研究的初步结论只能是“糖精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糖反应功能”,而非“人工甜味剂增加糖尿病风险”。
 
  作为临时性的措施,文章建议那些为控制体重或糖尿病而减少糖摄入的人,重要的是找到长期有效的方法,对于有些人,采用人工甜味剂替代糖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有些人则可以直饮白开水而不是代糖饮料。总之,目前阶段没有必要抛弃人工甜味剂这种有效对抗肥胖和糖尿病的物质。
(赵丹宇编译)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